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千载墨香,醉美兰亭” 思政课课内兰亭实践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2-11-08


壹、前言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作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一直因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野之下,兰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艺术价值

         2022115日,在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韩宏伟老师、李宝林老师、王家芳老师和王文科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前往会稽山阴兰亭开展“千载墨香,醉美兰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内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国学教育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进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国学经典的思想内核,提高对国学文化的心理认知与情感认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文化自信的目的。



贰、游学过程

     

   同学们在老师们带领下,在车上讨论了许多关于兰亭的文化常识。如王羲之的生卒年,一作303-361年,一作321-379年。韩老师还特别指出,讨论历史更要严谨,认真了解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艺术价值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

大家首先游览了鹅池碑。相传王羲之很喜欢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鹅”字由王羲之所写,显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却较为粗犷、豪迈奔放,是儿子王献之所写,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为“父子碑”。     

《兰亭集序》开篇对会稽山之秀丽风景进行了描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确,入目满是翠竹茂林,让人心旷神怡,即使是再浮躁的心也可以立刻沉静下来。

     随后,途经了兰亭碑、曲水流觞,移步到了御碑亭,在它的背后是十八口水缸,也被称为“临池十八缸”。在这里,游人们可以用毛笔蘸水在石桌上写字,体验当年王献之学字的场景。旅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兴致勃勃地拿着毛笔蘸水,在石桌上写字,感受着中华书法的魅力。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能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接着,大家自由活动,三五结伴,在路途中各自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这份独一无二的瑰宝,不单单意味着我们书法和文化,更代表着一种精神:积极地探寻生命的意义,与自然和谐共处。

叁、参观纪念馆


在参观中,老师给我们讲了“晋唐心印”的含义。据传唐太宗李世民爱极《兰亭序》,死后将其放入了陵墓陪葬。现仍未发掘,为国之至宝。因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各种版本的《兰亭序》都是古代各书法名家的摹本。唐代书法名家冯承素临摹的《神龙本》最著名,也是公认最好的《兰亭序》摹本。王羲之是晋朝人,而作者是唐朝人,当时唐太宗需要进行文化建设,又被那种活泼的风格所折服,对王羲之极为钦佩,故命名《晋唐心印》,有晋、唐两代才子心心相印之意。我们大受震撼,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穿越时空的力量。


肆、学生感想

王淑妮

是日正午,怀揣着紧张与兴奋交织的心情,老师携同我们观赏兰亭,在摇摇晃晃的大巴车上我们拥有着相同的游赏信念——瞻仰那古朴典雅的历史遗迹。正值金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茂林修竹,幽香四溢中“书法圣地——兰亭”映入眼帘,继而迈入曲径通幽的兰亭古道。鹅池,池水清碧,白鹅时而引颈高亢,时而低头戏水。在如此热闹的场景中,讲解员向我们介绍池边所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我们的眼神亦随之转移,“鹅池”二字虽肥瘦有别,却流传为千古佳话的“父子碑”。顺着小道,一残碑“兰亭碑”抓住了我们的眼球,这便是所谓“君民碑”,秋风瑟瑟,我仿佛在这间感受到了当年康熙皇帝御笔时一气呵成的好兴致,看见了百姓带着敬畏之心争相抚摸的场景,嗅到了滚滚而来的浓厚的历史气息。

回首一望,一条“之”字形曲水,左右错落的岩石,略有磨损的刻有“曲水流觞”四字的木化石矗立于中。那句“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当真不假,不禁令人遥想两千多年前,一只殇顺流而下,文人墨客在阵阵清风拍打起的交错竹音中饮酒对诗,好不痛快!

再往深行,御碑亭中,碑上正面是康熙皇帝书风华贵的《兰亭集序》,背面刻着乾隆皇帝飘逸即兴的七律诗《兰亭及事诗》,这便是“祖孙碑”。出于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我慎重地在临池十八缸上的习字坪上写下“蘭亭”二字,企图感同身受当年右军先生刻苦习书的心境。

观赏完“山水廊桥停”于一体的王右军祠,我久久不能平复敬仰的激动之心,在漫步行走中跨过古色古香的骋怀桥,越过静静流淌的兰亭江,来到最后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在这里听着讲解员的解说,回想今日所见一幕幕,我仿佛对兰亭,对《兰亭集序》,对王羲之先生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竹韵幽幽一江水,兰亭处处皆风景,后之览者,亦有感而发。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与人相互交往,是畅谈胸怀抱负,是寄托深爱情怀,还是享受无羁人生;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无论对人生做出何种选择,人生无常,尽管当下怡然自得,有限度的生命终将听凭造化,归结于消灭。然如此悲观之想不可取,纵然我们无法改变下一刻的事态变迁,我们仍然要珍惜现在呼吸的每一份空气,珍惜当下美好的时光,有所观感、品味、感悟,充实每一时刻的自己。也是在真正读懂《兰亭集序》后我明白了人该怎样地活着,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

少年人啊,“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们正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胜道路上,请珍惜这均无仅有的机会和青春,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创造无限的价值,去共建那个美好的共同家园吧!

施佳乐

走进兰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林荫小道旁边茂密的翠竹,沿着小道前进,竹子越来越密。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走出那边竹林,前方是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鹅池”,果不其然,后面有一个池子,碧绿的池水中,几只大白鹅在水中嬉戏,这正是应了古代的一首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继续往前走,又出现了另一块石碑,上面那兰亭两个字已经快要褪去颜色,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连旁边的古树也因为年老而弯下了腰。再往里走,你就来到了当年王羲之和朋友饮酒作诗的地方——曲水流觞。如果你有幸遇上这里办书法节,你就会看见几个人身穿古装在那里饮酒作诗,让你也经历一回当王羲之的感觉。    

遥想古远,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的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得到提升。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    

正如王羲之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徐诺

很高兴在韩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游兰亭的实践活动课。怀着雀跃的心情,坐上大巴,前往兰亭。在前往兰亭的途中,我们完成了一份兰亭基础知识训练,这对我们游览兰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了解过背景故事后的兰亭,在我眼里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到达兰亭,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史悠久的书法作品,清新自然的美景令人沉醉。     

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等仿佛让我追溯到了历史。首先让我驻足的是鹅池,鹅池作为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惬意的欢叫。好像看到了王羲之悠哉悠哉的惬意生活。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在来兰亭前,就已经听闻兰亭碑亭。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这标志性的建筑让我心动。我还游经流觞亭,曾听闻“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他们优秀的作品,即使到今天也依旧让我为之震撼。      

在游览的途中,我也在墨台上,拿着毛笔,用清水在墨台上短暂的留下了我到此一游的痕迹,身边的同游者也拿着毛笔,在石墨台上写写画画。有个小男孩对我说“姐姐,我也想试试”。把笔递给他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了历史文化和我们如此紧密,感受到了优秀文化传承的魅力。还有在亭中写生的画着,他和他的画更为兰亭增添了一份生气,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经过此次的实践活动课,我不仅看到了清幽的兰亭风光,也感受到了历史的经久不衰的痕迹。

胡玮钰

一直以来都在学校里为了学习和生活忙忙碌碌,这次有幸能够参与学院关于兰亭实践活动之中,并且通过前期的相关知识查询和后期实地了解欣赏,我对王羲之以及兰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次实践活动主要是游玩兰亭并且对王羲之《兰亭序》中流觞曲水这项活动的了解以及对王羲之书法的欣赏。从踏入游园开始先引人入胜的是作为王羲之最爱的动物—鹅,往后就是流觞曲水的地点,四周围绕的是竹林、荷花塘以及凉亭。再往后就是刻有王羲之书法的石碑,石碑非常大并且两面都有刻字,他的书法艺术不但在笔法中体现让人感觉到一种闲适舒畅而且能让人从中体会到王羲之的高尚节操。最后就是一座横桥通往会稽山。在这里确实能看到像《兰亭序》中写的那样:“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众所周知,《兰亭序》不但体现了王羲之具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书法艺术还体现了王羲之的美学思想。从这也能感受到王羲之淡泊超然、不苟富贵的高尚精神,深刻体现了儒家理念。通过对《兰亭序》的阅读以及结合对兰亭的观赏可以看出王羲之对于世间万物的洒脱和对自然的流连,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

从《兰亭序》和兰亭中我明白了生命对于人的意义。我们不应该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埋头工作或者埋头玩手机,而是应该让自己融入自然中通过各种活动来体会到生命美学的存在。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那种淡雅,通过书法和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让文字来代替自己说话。

张蒙丹

秋风瑟瑟,秋高气爽,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下午,我们走进了兰亭,兰亭,兰亭是春秋时越王勾践 ,在此植兰,汉代时建有驿亭,故名兰亭。

进入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景象,映入眼帘。兰亭以“曲水流觞”为中心的布局,四周有鹅池、鹅池亭、 流筋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建筑。周围布满荷塘,但因季节原因而未见此处有荷花盛开。

逛完周围建筑,又逢遇到一条小竹林,河中有许多的小锦鲤,非常乖巧可爱。走到尽头看到了新建有“ 兰亭书法博物馆”,四周树木葱茏,环境幽雅。馆内不仅有收藏和展出古今书法精品外,还设有书艺交流厅,并定期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书法大会,仿效古人曲水流觞雅事。真是一处雅地。

在进入兰亭时,我的耳边便不由得回响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声音回荡之余,眼前出现了道风仙骨的老人,上前询问得知他竟是书法大家王羲之。我欣喜若狂,他说他可为我领路,讲解兰亭的由来,讲解曲水流觞的故事,还与吾对诗,效仿先贤,让我体会流觞曲水的快乐,他带我去临池十八缸,让我在他经常练习字体的地方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嘱托我多加练字,告知我练字的乐趣与意义,在他的引领与教诲之中,我们结束了这场别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与王老先生告别,我们踏上了回校之旅。在车上我的感慨颇多。王老先生每天都坐在池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每天的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而现如今的大学生,进入了大学,变成大人却放下了枷锁,忘记了自己来到校园的初衷与坚持的梦想,每天浑浑噩噩,不知所措。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懂得了坚持,在未来我要向王老先生学习,在他的教诲之中完成我的美好大学生活。

陈慧娴

十月十二日,壬寅虎年。暮秋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游兰亭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师生于此,团聚成圈。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讲一听,亦足以启发思维。 是日也,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嗟叹兰亭之美,遥望古人之华,所以开阔胸襟,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谈笑风生中,时光飞逝,或观于康熙、乾隆仿之兰亭;或游览兰亭书法博物馆,汇聚于相机之下,以此留念。虽趣舍万殊,收获各有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傍晚将至。及其所之既离,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离开,况一午甚短,终要离开,岂不痛哉! 

览兰亭之美景,身临其境,未尝不留恋陶醉,不能喻之于怀。固知终究将离于美丽兰亭,欢乐已为陈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游此兰亭,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卞建菊

怀着好奇与激动地心情,我坐上了大巴车,跟着老师去了兰亭,去的路上,韩老师先点了名,然后在云班课上布置了兰亭基础知识训练。我一看,发现自己很多都不了解,比如王羲之的生卒年有2个,老师顺便就说历史很多都是没有定论的事情,我想,有些时候,实践课的教育可能是课堂上无法比拟的。后来,我好不容易忍着晕车想吐的心情完成了,开始抱怨自己晕车,后悔的情绪一度席卷了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到了。经过了检票,我们首先看到了“书法圣地兰亭”这几个字,松竹茂林下,我的晕车感受渐渐被治愈了,然后移步到了有着兰亭概况的牌子,上面介绍了兰亭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以及为什么兰亭会成为书法圣地。这些在书上和网上是根本不会了解这么多的。我在兰亭打卡处体验了一下,买了一点纪念品,真是收获满满。沿途我逛了鹅池,兰亭碑亭,曲水流觞,看到了传统的建筑,很精巧。

让我惊喜的是在兰亭碑林看到了一个拿着毛笔非常可爱的小朋友,也算是不虚此行啦!我也用毛笔写了写字,最快乐的是买了一个甜筒冰淇淋,我觉得太幸福了,老师说下面自由行玩两个半小时到门口集合。我当时想好久。然后就看到了让人震惊的山和弯曲的石桥,流水的声响让我的心一下子好像静了下来,这一刻我觉得我什么都不用考虑,我倒也是个仙人咯!

在江苏我从来没有看过山,所以给我的冲击可想而知!!走到越窑青瓷体验馆,我更是有着新奇的感觉。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竹子:然而龟甲竹的刚强坚毅让我折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沉迷。信可乐也亭是我最喜欢的。阳光透过竹林折射的光让天章寺熠熠发光,十分夺目。到了博物馆也意味着旅行接近了尾声。我已经舍不得走了。看了很多,感慨有许多。古代士大夫的风骨,中国书法的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打动着我。

这样的实践活动太有意思了。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风靡一时,我们青年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吴旭来

今年十一月初,有幸得到老师的邀请参与了学校组织游览兰亭的活动中。在前往兰亭景区的路上,我满怀着期待。高二时,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到《兰亭集序》之后便让我对兰亭这地方萌生了一丝神往。好似马上就可以接触到古时圣贤所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一般的激动。    

初至兰亭从外面看就感受到了其古香古色,韵味十足。踏入景区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石头小道,两旁都是挺拔的竹林,不知是环境过于清幽抑或是游客数量不多,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颇有柳宗元笔下《小石潭记》所述的感觉。沿着蜿蜒的石头小道往里走,便来到了第一个景点“鹅池”。白鹅们好似察觉了人的到来,都争相的叫喊了起来,也不知是在欢迎我们还是在驱逐我们。

再往里走一段之后右拐,便到了“曲水流觞”,王羲之笔下与文人骚客一同游戏,畅叙幽情的地点便是此处。小溪蜿蜒曲折,溪水缓缓流经,上游发出溪水敲击石头的声音,我想这可能就是清流激湍吧。恍惚间,我的眼前好似出现了几位身穿汉服的男子,有的深情吟诵,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激昂高歌,旁边有着几位孩童在欢快的奔跑,嬉笑、拿着树枝玩弄着在小溪中缓缓流动的酒杯。这段情景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回味无穷。

随后我又到处参观了其他的景点“流觞亭”、“王右军祠”等等。唯一让我觉得可惜的,便是我们来的季节似乎不太合适,正值秋冬交换之际,满池的荷花尽数枯萎显出衰败的容貌实在可惜,没机会欣赏到荷花绽放的美艳也十分的可惜。      

兰亭之行,让身处物欲横流的快节奏时代的我感受到了许久未能体验的宁静和舒适,这是我自高中后少有感受到的慢节奏的舒适,在这兰亭中时光好似按下了慢速播放,万物都放缓了行动。在这样的慢速播放中我感受了自然的魅力。清流击石的悦耳、微风吹拂的舒适、斜阳西下的恬静。在这里,我忘却了学习、社交等一切社会活动所给我带来的压力,好似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体验。

这一切都充满了实感和美好、舒适,这才是生活的意义吧。

吴锡祥

有幸参加此次实践,一睹兰亭美景。踏入崇山峻岭之中,繁盛浓绿的竹林映入眼帘,其中有一条兰花在侧的石子道,漫步其上,不久便得见一鹅池,池中五只白鹅嬉戏不断,欢快至极。如再深入即可见康熙皇帝御笔所写下“兰亭”二字的碑文;虽因文革故破碎断裂,首尾不能相接,但现已由后人修复得以重立;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故又称"君民碑"

距此碑不远即可见兰亭的中心——“流觞曲水”的古迹,那一场群贤毕至、列坐其次的春游宴会便在此“一觞一咏”。而“流觞曲水”面向着的是一座流觞亭,里面珍藏着许多晋朝仿品辞赋、古玩与一副流觞曲水想象图。右边的右军祠,则是着重来纪念王羲之,其中有其字体的书法与一尊雕塑。中心再往里则矗立着御碑亭,碑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背面则为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故又称祖孙碑。此碑不远处有着带着王献之练字意味的石板。

看完这些,再跨过兰亭江、走上石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法博物馆,其中有其他书法家与帝王对兰亭集序的临摹。除开众多诗情画意的亭台楼阁,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一条新建的更符合我们认知的流觞曲水。跨越兰亭江桥的两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塘的荷花、竹林中的一间小木屋……不经意间却又回到了起点,此处一游,令人流连忘返。古人微醺境界下写出的千古绝句,王羲之笔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与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作者由其感情喜悲的变化也在作品上表现出了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用词精简细致,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批判了西晋清谈虚浮、崇尚虚无的风气。王羲之写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散漫,消极生活,假装洒脱的所谓名士。这种对生命的感悟,看似与前文之乐截然相反,但其实这正是由漫游山水、一觞一咏之乐从而联想到了人世间一切欢乐及其欢乐过后的感慨,并由此感到死与生的顿悟,此等情怀,绝非世俗之人所可感。

我们无法做到道家那般顺其自然、不求名利、淡化死亡,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趁我们还有对生活的热情,在短暂的时间里做最好的自己。只要我们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能够接受死亡的到来,就可以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可以保持着自然洒脱的心态,当我们知道有一个必然的结果在等着我们,自然便会多几分对生命的敬畏,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对过去悔恨与对未来期盼的过程,但即便是面对不如意的结果,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好每一个当下,就才能拥有人生的无憾。李白在将进酒·君不见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也是我所向往的自由洒脱。“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李承志 

秋日午后,温暖的阳光带来了困意,我努力让自己清醒。怀揣着对那书香胜地的憧憬,向前迈步,更靠近这兰渚山下;向外伸手,揭开那兰亭的神秘面纱。      

梦开始了。我看见了这竹林深处,白鹅拍打着翅膀,脚掌拨动水面,荡起了层层波纹;我听见了一对父子在鹅池边的欢声笑语。我想要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可眼前的画面却如同荡动的水纹,渐渐漂向远方。我继续前行,耳边突然又传来了一群人吟诗作赋的爽朗笑声,他们列坐于兰渚上环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觞滞留在面前,便即兴赋诗一首。

我握起笔,沾湿笔尖,想要将这诗篇记录。就在笔尖与石台接触的一刹那,我所看见的所听见的如同泡影一般消散。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我欣赏着无数历代书家摹本,眼前是一个豪气挥墨的身影,心中满是敬畏与尊敬。这一次我看清了他的面目——王羲之。是他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旅途当中。      

梦醒时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旅程虽然短暂却需要我们充满憧憬与激情,才能使其拥有意义与价值,正如王羲之对待人生的态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对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汪旭东

在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来到了书法圣地兰亭。兰亭自王羲之与友人聚会写下兰亭集序之后,便扬名整个中国。历代文人前赴后继来此地参观。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片茂密的竹林。景区门口一旁,还造有几位文人饮酒作诗的雕像。这让我不禁对兰亭景区里面的风景感到期待。       

一进入景区,我们便看到一大块山崖石刻,上书兰亭二字。而石刻对面则是一间古色古香的小屋。经过询问才得知是免费拍照的。于是我静心坐下,挥动手中狼毫。有模样有样的写了几个毛笔字,感受到古人的文化和氛围。看到小屋里面摆满了不少的首饰,文人用具等,顿时感觉文化氛围浓厚。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了不少。别过小屋后,往前走了一段路,便看到了一个大池子,里面游荡看几只大白鹅。正觉纳闷,一晃眼,发现池子左边有一小亭立于一块石碑之上,只见那石碑上书“鹅池”二字,这才恍然大悟。王羲之酷爱大鹅,于是便修了个池子养了一群大鹅,而那石碑上二字也是王羲之亲笔书写并镌刻的。       

穿过池子中间的石桥后我们便看到了著名景观:流觞曲水。说白了就是一条九曲回环的小溪流。虽经过现代工艺修缮,岸边顽石加固,溪底圆石铺底,但总体上缺少了那么一些古时韵味、自然气息,倒显得有些刻意。向前走,不远处便是此行最大目标了。一眼望去,赫然出现一座古亭,中有一巨大石碑,上刻“兰亭”二字,恢宏大气,苍劲有力,细眼望去,便见巨碑呈破碎状。据导游介绍,由于战乱致使巨碑破碎,后来虽经修复,但中间有一块始终无法找到,便呈现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但破碎自有破碎的韵味,完整固然令人欣喜,但残缺的美也不免令人回味。         

这场兰亭之行完美的,满足了我小时候的愿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走进课本中所记载的世界,是一件幸事。而我国目前,类似的古迹仍然有不少,希望有关部门和国家能够大力对其进行保护和维修。同时我也希望兰亭之地可以成为弘扬书法的圣地。虽说已有书法圣地的美誉,但终究只是来源于《兰亭集序》这一天下第一行书。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大力开展书法旅游、书法竞赛等活动,以兰亭为开展点,以广大中小学认为受众。        

弘扬书法,我辈义不容辞,任重而道远。加油,兰亭!

郑雨婷

坐在大巴车上,看街景变换,车来车往,从驶出校园大门那刻开始,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对这次兰亭之行的期待。看着现代化的建筑逐渐被矮房田野取代,才有了实感,感受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远离繁华的现代都市,去往那古蕴留存的王羲之的兰亭之中去,去今访古。    

我们在暮秋之末来到兰亭,老师同学们在一起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即便是到了秋末冬初,但兰亭从入口处便依旧是一片绿意盎然,为我们展现着勃勃生机。去的天气也恍如那日一般,天朗气清,日光正好,只不过风已并不和畅,裹挟着寒意呼呼而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众人赏景的兴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练字台,改竖了块石碑,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太”字,让人不禁想起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关于“大”和“太”的故事,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直至今日依然适用的: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才是成功的秘诀。兰亭的景是不必多说的,溪流潺潺,小池微漾,残荷摇曳,竹林长立,会稽山的层林尽染,依山傍水,真真是文中所写“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让人不禁也生出隐居于此山林之中的念头,一觞一咏,与自然共生。    

这次兰亭之行,收获很多,感触很多。对我而言,是一次逃离现世纷纷扰扰的心灵休憩之旅,也是一次可以与只在书中古籍见到的书法大家王羲之这位名家对话的机会,共赏书法汉字之美,汉字的古韵于现世依旧是有着极大的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

张茜

刚下车,扑面而来的风带着清冽的泉水味,放眼望去,是重重的竹林,山间回响着鸟鸣,清脆悦耳。     

近了,走过木桥,穿过竹门,才算真正进到了兰亭。沿着石路走,两边的树吸引了我,它们大多不直,低处树干上有许多树瘤,沿着干往上看,高处的树干笔直干净能一眼看到冠层。我为眼前这一幕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伤痕累累”的树干,这样“曲折不直”的树干,怎让高处的干这样高?这样直?脑海中豁然想起《孟子》中这样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么顽强的树,这么多顽强的树,除了为这一方山水提供一些灵气外,还发扬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清冽的风吹来,林间沙沙作响,我抬头去看,除了树叶互相拍打,还有竹叶相互拂动,高有数丈,粗有碗大的竹,立于陡坡之上,这种气势,敢问谁不赞叹一句: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当竹公子也!      

往里走,兰亭翼然立于翠林之间,中间置清代碑文,内顶上是八卦二龙,站在这里,由然生出渺小之感,不是我们来看他们,是他们在看我们。周围的人,生活的事,内心的躁,在我们进到这里的那一刻,已经被他们收入眼底,他们不说,他们的平静让细心的人感知,人们再去升华思想,领悟自然。      

再往里走,是一条河,河滩上的石头有的露在外面,有的隐于藻间,浅水之处站着人,大多是一家几口,或者几个孩童,我站在桥上看着流水不徐不疾从桥下流过,伴着稚嫩的笑声,伴着欢快的嬉戏声流向远处。这水是净的,我的心也是静的。      

离出口不远处是一个书法收藏展览馆,除了所谓的古董,还有几十多种《兰亭集序》的临摹,细细咋嘬,别有韵味。我想,这韵味和文化自信有关吧,但又觉得生硬,在我微微懊恼“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那一刻,一行字闯进我的视线“定州一片石,石上几行字,千人万人题,只是这事”。我的内心掀起轩然大波,我甚至感觉我的灵魂在颤抖。对!就是这句话!多少人前赴后继前来拜访,多少人前赴后继前来参观,多少人前赴后继动手临摹,为的是什么?就“只是这事”。汉字笔顺一撇一捺都有特殊意义,一字一顿又有多少意思,当千千万万个字组成一句话时,我们的感情完整展示于人前,中国汉字能给人带来一种触入心底的震撼,这是文字的力量,千人万人追求的不是字形的相似,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与王羲之的共鸣,是思想有时也是智慧的共鸣! 

游学结束时,我们驱车离开。上车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兰亭不冷,是沁人心脾!


:师生合影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中国)有限公司  |  您是本网站的第1000位访问者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