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電腦顯示器接口?那么,臺式電腦顯示器接口?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電腦連接顯示器的線可以根據接口樣式來確定是哪種數據線,顯示器數據線主要有三種:
1、VGA數據線。如圖:
2、DVI數據線。如圖:
3、HDMI數據線,如圖:
提示:VGA線傳輸的是模擬信號,DVI傳輸的是數字信號,HDMI傳輸的是高清數字信號,HDMI同時還能傳輸音頻信號。
這個接口是串口,電腦機箱后方的9芯(或25芯)插座,旁邊一般有 "|O|O|" 樣標識。 有2個 也有一個的
用于計算機與計算機或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數據傳送.
1、串行口(COM)/并行口(LPT)
COM和LPT口于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制定,后來又經歷了兩次改進。最早的串行口是25芯插頭,而不是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的9芯。
后來由IBM改進為9芯的D口,最高速度為10Mbps。LPT和以前早期的COM口一樣也是25pin接頭,用于接打印機,最高速度為1.5mbps。早期用于接駁鼠標,調制解調器,打印機等設備。
2、PS/2
PS/2接口早期見于各種兼容電腦上,雖然現在也能能看到PS/2接口,但是已經基本被USB所取代。PS/2接口用于接駁鼠標和鍵盤,早期的PS/2接口鍵盤和鼠標的接口是不能混用的。因為一個是雙向通信,一個是單向通信。
3、RJ-45
就是我們常見的網線接口。RJ-45有兩種接法,分別為T568A與T568B。我們最常見的是T568B接法,也就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的接法。
4、USB
USB是由微軟,IBM,intel等公司牽手于1994年制定。當時COM口,PS/2,LPT等繁雜的接口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還有安裝驅動之后必須重啟才能用的問題。所以可以即插即用且支持熱插拔的USB應運而生。
目前USB基本可以連接一切外置設備。最早的USB1.0傳輸速率僅僅為1.5Mbps,而現在在路上的USB3.2標準已經達到了20Gbps。USB接口有多種外形,比如mico-USB,usb3.1-typec,Mini-A等。
5、Express Card
Express Card接口是2003年由PCMCIA協會制定的,用于筆記本擴展。它同時走PCI-E*1和USB協議,速度是老舊的cardbus總線的數倍。
6、雷電(Thunderbolt)
最早的Thunderbolt接口主要由intel于2009年制定,想用來取代USB接口。而2011年第一版的雷電跟隨MBP一起上市,但是因為雷電口高昂的授權費導致無法與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是免費的USB3.0所抗衡,最終沒有成為主流。
最早的雷電走PCI-E2.0x4與DP1.1a協議。而現在的雷電3則是PCI-E3.0x4與DP1.2協議。接口上,雷電3開始接口外形和USB-TypeC保持一致。所以有些筆記本的USB-C接口既可以做雷電也可以做USB。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電腦接口
一、指代不同
1、D-sub接口:VGA端子(Video Graphics Array (VGA) connector),其他的名稱包括RGB端子,D-sub?15是一種3排共15針的DE-15。
2、DVI接口:即數字視頻接口,是由1998年9月,在Intel開發者論壇上成立的數字顯示工作小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簡稱DDWG)發明的一種用于高速傳輸數字信號的技術。
二、特點不同
1、D-sub接口:只是描述連接結構,本身并沒有定義整個接口或所有針腳的作用。
2、DVI接口:基于TMDS技術來傳輸數字信號。TMDS運用先進的編碼算法把8bit數據(R、G、B中的每路基色信號)通過最小轉換編碼為10bit數據(包含行場同步信息、時鐘信息、數據DE、糾錯等),經過DC平衡后,采用差分信號傳輸數據
三、作用不同
1、D-sub接口:在計算機的顯示卡、顯示器及其他設備。是用作發送模擬信號。
2、DVI接口:有較好的電磁兼容性能,可以用低成本的專用電纜實現長距離、高質量的數字信號傳輸。在PC、DVD、高清晰電視(HDTV)、高清晰投影儀等設備上有廣泛的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D-Sub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DVI接口
電腦主機與顯示器之間的連線,通常是VGA線或者HDMI線,前者更為常見。
VGA插頭如下圖所示:
VGA插頭的兩側有兩個固定螺絲,拔下插頭前,需要先將這兩個螺絲松開(徒手就可以擰開,不需要螺絲刀),之后握住插頭向外拔就可以將其取下。重新連接時,先將插頭插好,然后用手擰緊兩側的固定螺絲,以免插頭在使用時脫落。
下圖為HDMI接口,它是一種高清視頻接口,是近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早期的電腦沒有這個接口。HDMI接口與USB類似,直接拔出即可。
以上就是臺式電腦顯示器接口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