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主機內部結構圖解?微型計算機總線化硬件結構圖 電腦主機的各主要模塊圖主 板 主板(Mainboard或Motherboard,簡稱M/B)是電腦主機中最大的一塊長方形電路板。主板是主機的軀干,CPU、內存、聲卡、顯卡等部件都固定在主板的插槽上,另外機箱電源上的引出線也接在主板的接口上。①CPU插座:CPU就固定在此插槽上。那么,電腦主機內部結構圖解?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計算機的總線結構是微型計算機硬件的一個關鍵特點,它通過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將信號線分成了三大類。這種結構非常適合計算機部件的模塊化生產,并促進了微型計算機的普及。微型計算機的總線化硬件結構在下圖中有詳細展示。
微型計算機總線化硬件結構圖
電腦主機的主要模塊包括:
主板(Motherboard)是電腦主機中最大的一塊長方形電路板。它是主機的樞紐,CPU、內存、聲卡、顯卡等部件都安裝在主板上,機箱電源的引出線也連接到主板上。
1. CPU插座:用于固定CPU。
2. 內存插槽:內存條插入的地方,可通過增加內存條來擴大內存容量。
3. AGP插槽:靠近CPU的棕色插槽,主要用于連接AGP顯卡。
4. PCI插槽:AGP插槽旁邊的白色插槽,較AGP插槽稍長,是擴展槽中最多的,主要用于插入聲卡、網卡等PCI設備。
5. AMR插槽:位于主板邊上,長度約為PCI插槽的一半,用于連接調制解調器等AMR設備。
6. 驅動器接口:軟驅、硬盤、光驅等設備通過數據線連接到主板的驅動器接口。
7. 主板電源插座:連接機箱電源的主板電源插頭,為主板提供電力。
8. 輸入/輸出接口(I/O接口):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具體包括:
① PS/2接口:用于連接鼠標和鍵盤。
電腦機箱內部結構圖如下:
機箱一般包括外殼、支架、面板上的各種開關、指示燈等。外殼用鋼板和塑料結合制成,硬度高,主要起保護機箱內部元件的作用,支架主要用于固定主板、電源和各種驅動器。
擴展資料
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臺模擬電子計算機。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制成的,這臺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
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計算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電腦機箱
電腦機箱里的核心部件一般有六個: 1、機箱(裝主機配件的箱子,沒有機箱不影響使用) 2、電源(主機供電系統,沒有電源不能使用) 3、主板(連接主機各個配件的主題,沒有主板主機不能使用) 4、cpu(主機的心臟,負責數據運算。不可缺少。) 5、內存(存儲主機調用文件,不可缺少。) 6、硬盤(主機的存儲器,獨立主機不可缺少) 7、聲卡(某些主板集成) 8、顯卡(某些主板集成) 9、網卡(某些主板集成,沒有網卡計算機無法訪問網絡。) 10、光驅(沒有光驅,主機無法讀取光碟上的文件) 11、軟驅(沒有軟驅,主機無法讀取軟盤上的文件) 12、一些不常用設備如:1394卡、視頻采集卡、電視卡、藍牙等
(圖一)主板圖解
主板是整個電腦的基板,是CPU、內存、顯卡及各種擴展卡的載體。主板是否穩定關系著整個電腦是否穩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整機的速度。
2.CPU
(圖二)最新的賽揚4 1.7G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也就是負責運算和控制的控制中心,是電腦的關鍵部位,相當于人的大腦一樣。
3.內存
(圖三)最新推出的DDR400
內存是電腦的一個臨時存儲器,它只負責電腦數據的中轉而不能永久保存。它的容量和處理速度直接決定了電腦數據傳輸的快慢,和CPU、硬盤一起并稱為電腦的三大件。
4.硬盤
(圖四)硬盤
硬盤是我們熟知的電腦配件之一,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大容量存儲器,與主機通訊速度很快,成為現代電腦不可缺少的配件。
電腦包括幾大件,CPU,主板,硬盤,內存,電源,機箱,顯示器,鍵盤鼠標,顯卡(有獨立的也有主板集成的),DVD光驅(或者是藍光光驅,看個人需要,這個不是必須的),關于圖片之類的我就搞不來了,反正我是經常給人裝電腦的
以上就是電腦主機內部結構圖解的全部內容,計算機主機內部結構圖如下: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硬盤、光驅、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接口。internet上的主機:與internet相連的任何一臺計算機都稱為主機。